《人生的長尾效應》作者布萊恩 ‧ 費思桐(Brian Fetherstonhaugh)是奧美全球首席人才長。曾與頂尖品牌 ─ IBM、美國運通、可口可樂、IKEA、雀巢等合作。過去二十年裡,在耶魯大學、哈佛大學、麻省理工等,針對職涯規劃的策略發表演說,是位受人敬重的職涯導師及思想領袖。
這本書名用「長尾效應」來形容人生,那麼什麼是長尾效應呢?
長尾(The Long Tail)最早是由《連線》的總編輯克里斯 · 安德森(Chris Anderson)於2004年發表於自家的雜誌中,用來描述諸如Amazon、Netflix等之類的網站之商業和經濟模式。是指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視,銷量小但種類多的產品或服務,由於總量巨大,累積起來的總收益超過主流產品的現象。
💡 「長尾效應」著重的是能帶來長期效益的累積,而不是單次爆發性的爆紅,這與「複利」。
回到本書,作者想藉由這種想法來探討,如果將長尾理論放到人生職涯中會是什麼樣子呢?
現今社會工作與生活間的界限已經愈來愈模糊不清,生命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要與工作為伍,我們花在工作時間甚至超過睡眠與陪伴家人的時間。而大部分人在經營職涯只是將他們視之為「工作」,而非「職涯」,只專注於「找個工作」而非長遠的規劃。不可否認多數人包含我在規劃職涯時多以3~5年為單位,但現實中的職涯卻是長達超過40年甚至更久。
💡 大多數人規劃職涯的態度比較像是短跑比賽,但職涯卻是一場長達40年甚至更長的馬拉松。
而我們需要的是一套涵蓋人生各個部分的工作哲學,帶領我們尋找抱負與成功的方向,同時不需要犧牲我們所重視的家人、朋友、健康與目標。這聽起來很困難,但確也是本書想傳達給我們的生涯理念,透過一套完整的職涯規劃架構,來反思與盤點自己的狀態、能力與資源,如果對於人生、抉擇感到困惑,我想這本書會有所啟發。
書中透過很多開放式的問題探討,引領讀者思考正確的職業思維,針對職涯三階段分析自己的職涯落點;最後,面對現實生活的問題(為人父母角色的平衡、事業/生活上的挫折等),我們該如何抉擇。
作者將職涯分為三個階段,每個階段大約10年,三個階段彼此息息相關,你在其中一個階段所做的事,會為之後的階段帶來機會或影響。
【階段一】厚植實力期
職涯第一階段要踏出穩健的第一步,厚植實力,在事業上努力探索,為漫長的職涯做準備,學習曲線遠比職稱來得重要。打下事業基礎的同時,也應及早培養好習慣。
在這個階段剛踏入職場還懵懵懂懂,這時候在意的不是薪水高低,而是工作本身能夠讓你累積到什麼樣的經驗與能力,學習、探索、嘗試錯誤是這階段的重點。
書中有段話是這麼說的:「持續成長是長遠成功的必要條件,社會新鮮人的效能每年平均都會增長10%,這意味著大學畢業7年後,他們的工作效能大約是原先的2倍。」
如果你想要成長得更快速,在挑選一份工作時要觀察是否具備以下的條件:(這幾點我覺得非常重要*3)
【階段二】最佳落點期
職涯第二階段是創下事業高峰的重要時刻,大展身手,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,就是要找出你的最佳落點,也就是你擅長、熱愛以及備受肯定的能力三者的交會點。專注在自身優勢上,並且時常督促自己精進核心能力。因為這時你的弱項已經很難彌補,所以專注於自己的優勢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和能力互補的人共事,讓他們來做你無法勝任的事情。
在這個階段已經邁入資深甚至是主管階段,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,將不擅長的工作指派給他人,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展現你的強項上。這種做法是指能在職場上發揮最大的效益,而我個人的見解是將學習內化在你的職涯中,知道自己的強項並不意味者比較不擅長的事情就不能做或嘗試,藉由這個階段本身累積的經驗,在學習新的事物會更容易掌握到重點與技巧,也更能擴增自己的視野。
【階段三】長遠影響期
職涯第三階段則應致力於發揮深遠的影響力,並且投資傳承,找到可持續經營事業的途徑,可能的話最好足以延續到你六十幾歲甚至七十幾歲。在職涯第三階段中,作者認為有三個重要的任務必須執行:將事業交棒給下一代、與時並進,以及為自己燃起新的工作熱忱。
💡 「學習」遠比「成功」來得重要,只要你能夠汲取這些經驗,並且應用在未來成功的道路上,有時候失敗並無大礙。
最後,在這三個階段,除學習力外個人認為很重要且需要持續培養的是EQ(情緒智商)能力。引用丹尼爾.高曼(Daniel Goleman)在《EQII:工作EQ》(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)一書中,高曼提出影響工作績效和發展,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緒智力。透過訪問世界各地的商業領袖,及對五百多家公司進行研究,高曼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。無論哪個領域,影響頂尖表現的因素,情緒智力的影響是智力商數(IQ)與專業技術的兩倍之多。對於領導者來說,情緒智力占有九成的重要性,它能把頂尖與平庸的人才區分開來。
「動力(fuel)」關乎你所寄託的信念,動力來源主要有三種形式:共通能力、有重大意義的經驗,以及穩固而長久的關係。若是缺乏動力,你極有可能在國際職場變動莫測的時候,變得脆弱且不堪一擊。
動力在職涯三階段中所扮演的腳色我認為是,第一階段蓄積動力、等待時機;第二階段善用動力、取得優勢;第三階段重振旗鼓、維持動力。
我個人維持動力的方式,除了透過閱讀與自學獲取新知外,也很喜歡從YouTube上看那些喜歡跳脫舒適圈或是將實現自我理想拍成Vlog的人,像有一位我個人很欣賞的YouTuber Terry,他分享了很多一路從非軟體轉職矽谷軟體大公司的經驗,同時也展現他對於生活與工作上的個人規劃與目標,是個相當有自律且有目標的實踐者。
💡 你一定要保持不斷探索與學習的態度,機會出現時,你的人生目標也會隨之改變。
這邊也分享書中提到,專家在執行長候選人身上尋找的特質,這些特質在很多矽谷新創CEO身上都能看見,很值得大家學習與時刻提醒自己。
一個人的事業不會總是擁有天時地利人和,該如何處理人生中無法避免的狀況?
隨著年紀增長,要背負的責任也就越多,面對生活的無常,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「適時調整心態」,所以每過一段時間就要透過回顧來檢視自己。
同時為作家與倫敦商學院(London Business School)研究員朱爾斯.戈達德(Jules Goddard)博士指出:「當你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時,那就回歸人性面看看。」他在中年主管的身上發現,仍然有許多人對自己的生涯感到焦慮與失落。四十五歲也常常是人生感到不快樂的年紀,煩惱的原因也都類似。無論在任何年紀,每在工作遇到挫折時,他建議大家調整態度與心態。
離開舒適圈,到城鎮裡不熟悉的地方走走;去旅行,擺脫會阻撓你進步的事物;甚至到附近的機構當一天志工,都會對你有幫助。重新接觸周遭的世界,從中感受這些人事物的重要性。重新找回在人性中時時刻刻提醒你所擁有的一切幸福,你也能從中領悟,該如何走出困境。
作者也建議大家每年要為自己做個「年度職涯效益評估」確定未來一年的目標,並回顧檢討過去的一年,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:
💡 職涯不僅是找到喜歡的工作,同時也是建構出嚮往的人生。
最後,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習慣,不管在職涯中的哪個階段都應及早建立的習慣,就是有效的溝通方式。不論我們身負什麼角色或處於什麼行業,沒有什麼比溝通更能影響別人對我們的看法。如果想更勝一籌,就得成為一個懂得如何說故事的人。並非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天分,但透過練習,我們都能成為稱職的講者。而關鍵在於應用淺顯易懂且生動有趣的圖片,引起他人共鳴。
近期人氣YouTuber 老高與小茉Mr & Mrs Gao在一集分享「真正的人生攻略」中提到,人的財富跟能力無關,跟「運氣」比較有關,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科學分析與探討。
會想提到這集是在讀完本書後,思考如果我都按照書中的建議規劃、執行,人生是不是就一定會一帆風順?
我想答案不會是肯定的,因為人生中有太多是無法預期的事情,但如果我們要提升自己的「幸運體質」,首先要讓自己先成為有能力的那一半人,再來就是你若要追求運氣的話,就該廣闊視野、豐富人生,如同書中作者提的職涯是場長達40年甚至更長的馬拉松,過程中要不斷找回初衷。看完本書後,再回過頭來看看工作上的瓶頸或挑戰,會激發出不同的想法。
#閱讀筆記 #B0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