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甘投資法:不看盤、不選股、不挑買點也能穩穩賺

阿甘投資法:不看盤、不選股、不挑買點也能穩穩賺
📖 阿甘投資法:不看盤、不選股、不挑買點也能穩穩賺

你是否也曾和我一樣,每天醒來第一件事,就是關注國際局勢的風險、企業財報的利空,甚至還要關注社群媒體上的投資謠言?股市的一舉一動,牽動著我們的心情。

但與其把生命耗在這種無止境的焦慮裡,我們是否更該思考:有沒有一種方法,不必盯盤、不必預測消息,卻依然能穩健地參與市場的成長?

或許,投資的答案,從來就不是「更快、更準」,而是「更簡單、更長遠」。

▍這本書在說什麼?

這本書出版已有一段時間,我一直想購入閱讀,趁上次 KOBO 九週年活動時入手 😊

認識 闕又上 老師,是因為在 YouTube 頻道《又上財經學院》中,聽過他分享許多受用的財經知識與觀念。正是因為看過他的內容,才真正認識這位在投資界舉足輕重的大人物。

闕老師以極簡且可複製的方法,回應了投資人最常見的焦慮:不看盤、不聽信明牌、不挑買點,真的有可能嗎?

在這本書中,他不只談理念,而是將投資標的、操作方法與風險因應策略,做了完整拆解,並透過長期回測與實戰經驗驗證,讓讀者能「照表操課」。

嚴格說來,「阿甘投資法」的核心,就是建構一套 不看盤、不選股、不挑買點,也能穩穩獲利 的長期投資策略。因為對大多數投資人而言,能先「活得下去、睡得安穩」才是第一順位,之後才談如何在合理風險下,讓雪球越滾越大。

💡 投資第一定律:不要虧損。第二定律:不要忘記第一定律。— 巴菲特 Rule No.1: Never lose money. Rule No.2: Never forget rule No.1.

先說說這本書為什麼值得讀?

  • 書中直接點出投資標的(聚焦於美股指數 ETF,如 DIASPYVOO;台股則以 0050 為代表),還提供操作步驟與風險管理,而不只是觀念。

  • 一個人一生的財富,最終不是靠「擇時」的小聰明,而是靠 時間 × 紀律 × 正確市場 的複利。作者用長期實證說明:經濟成長會推升股市長期上行,而ETF 是對一般投資人最友善且勝率最高的工具

  • 闕老師強調 行為面 的重要性:投資失敗常源自「貪、怕、急(沒耐心)」,而透過定期投入 + 下跌加碼,反而能把人性的弱點轉化為長期優勢。

  • 更重要的是,他不是鼓吹只懂賺錢的「財技」,還把「人生五球」(工作、家庭、健康、朋友、心靈)拉進投資討論,主張用簡單方法把時間還給人生。

闕老師的投資理念,跟我每天看 游庭皓 的《財經皓角》財經頻道頗有相似之處。兩者都強調以 景氣燈號與景氣循環 來研判趨勢、掌握進出場節奏,精神上高度一致。

我特別欣賞闕老師的觀點:阿甘投資法雖不能讓人一夜致富,但卻能作為中長期降低風險的穩健策略。事實證明,若能堅持實行 20 年,其成果往往非常可觀。

最重要的,其實不是你能賺多少,而是藉由簡單投資,騰出更多時間去經營家庭、照顧健康、充實自己的人生知識。畢竟,圓滿的人生不是只有金錢,還需要在各方面取得平衡。

▍投資的核心問題:為什麼八成台股投資人都虧損?

book_130_001

在投資理財這塊,必須承認,自己年輕時,因為投資知識有限,加上資訊遠不如現在公開透明,和大多數投資人一樣,也繳了不少「學費」。

根據一份非正式統計,台灣股市有 80% 的投資人最終是虧損的,這和美國市場形成鮮明對比。問題並不在市場本身,而是出在:

  1. 錯誤的投資觀念
  2. 錯誤的投資方式
  3. 錯誤的市場選擇

這幾年,隨著台灣 ETF 風潮興起,投資工具已經不再侷限於個股。對於多數上班族而言,台股選股困難度極高,很容易受消息面干擾,這也是許多人多年炒股仍無法穩定獲利的原因之一。

闕老師在股市航行超過 30 年後,歸納出一句精華:

💡 投資成功的本質,就是要做到讓全世界一流的企業家為你幹活。 The essence of successful investing is letting the world’s best entrepreneurs work for you.

股神巴菲特所提倡的雪球理論,正是闕老師阿甘投資法的核心精髓。

投資就像滾雪球,雪球的大小取決於三個因素:最初的雪球大小(本金)、雪球滾動的時間長度(投資期間)以及雪球滾動的雪地斜度(年化收益率)。只要你有足夠的時間,並選對了雪地(市場),雪球自然會越滾越大。

阿甘投資法的工具:ETF 就是你的雪球。雪球要滾大,除了方法與工具,還需要坡度(市場成長)與時間。

  • 時間:至少 20 年。巴菲特的財富也是花了超過 20 年才滾起來。

  • 工具:追蹤美國股市的 ETF,例如:

    • DIA(道瓊 30 指數 ETF)
    • SPY(標普 500 ETF)
    • VOO(Vanguard 標普 500 指數 ETF,管理費僅約 0.2%)

選擇這些 ETF,就等於讓 30 家或 500 家頂尖企業持續替你創造價值。與其冒險單打獨鬥,績優股票型基金或能代表市場的 ETF,會是更穩健的投資工具。

▍把景氣當作節拍器

book_130_002

闕老師提到,如果你已經把「阿甘投資法」練得很熟,整個投資節奏也很穩了,這時候就可以開始考慮往更進階的方向調整資產配置。

簡單來說,就是在穩定的基礎上,適度來點「加分項」。

比如說,你可以開始學著看「景氣燈號」,了解整體經濟的趨勢,然後挑一些順勢而起的產業或企業,來幫自己「加餐」。

闕老師建議,你可以使用的投資做法是:大部分資金(比如 80%)用阿甘投資法,專心做長期穩健的配置;剩下的小部分(20% 左右)可以根據景氣燈號的變化,去抓住一些成長機會,像是多領一筆「獎金」一樣,讓投資成果更豐碩。

這樣的分散策略,不但能確保你的資產主體夠穩定,也能適度抓住任何成長的機會。

💡 華爾街只有兩個敵人,一個是貪,一個是怕;現代人還要再上一個敵人,那就是沒耐心。 The stock market has only two enemies: greed and fear. In today’s world, there is yet another enemy—impatience.

書中提到一個利用 國發會每月27日左右公布的景氣對策信號 來判斷進出場時機,闕老師稱為景氣對策信號的「212買、282賣」法則。

以台灣而言,最容易操作的就是 0050(元大台灣50 ETF)除了長期投資之外,也可以利用簡單的景氣指標,找到相對安全的進出場點。

  1. 212 買股法則

    • 當景氣對策信號分數跌到前一波高峰的一半,並且連續兩個月如此,就可以開始進場。

    • 這代表市場經歷嚴重下修,幾乎等同於股災級別的修正。

    • 例如:1990 年跌幅 52.9%、2000 年跌幅 43.9%、2008 年金融海嘯跌 46%,都接近「腰斬」的程度。

  2. 282 賣股法則

    • 當景氣對策信號分數超過 28 分,且連續兩個月出現,就可以開始獲利了結。

    • 28 分代表景氣偏熱,但還不到過熱。

    • 這種操作方式選擇「半山腰買、半山腰賣」,不求最低點進、不求最高點出,而是鎖定相對安全的位置。

這樣的操作心法,讓投資人不用花太多心思在技術分析上,也能搭上景氣循環的波段列車。

▍存 300 萬第一桶金:年輕人脫貧的必修課

在書中最後一個章節,闕老師寫給年輕人的 10 封信中,特別提到「小資族如何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」(約 10 萬美元、台幣 300 萬)。

很多人會問:為什麼不是 100 萬,而是 300 萬?

這設定是有科學依據的,因為只要有這筆資金,哪怕只拿去投資一個年報酬 8% 的工具,每年就能帶來約台幣 24 萬元的被動收入,相當於一個月 2 萬的被動收入。

那麼,要花多久時間才能累積到第一桶金呢?

闕老師的答案是:如果十年內還無法達成,就必須檢討自己的觀念與做法

💡 當你有了第一桶金,你就不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,而是多了一個能替你打工的分身。 With your first pot of gold, you’re no longer fighting alone—you now have a partner working for you.

在進一步分享闕老師提出的「四種累積方法」之前,先談一個關鍵觀念:

許多人以為致富靠的是聰明或運氣,但真正的「密碼」早已公開,只是少數人能做到:

  1. (努力工作)
  2. (克制消費,積極儲蓄)

馬雲曾說過:「別在可以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。」年輕時哪怕去撿破爛、做零工都值得,因為那是未來避免老年貧窮與抱怨的基礎。

著名基金經理人約翰.坦伯頓(John Templeton),在畢業後的 15 年間,每年存下 50% 的收入,靠的正是自律與紀律。許多快速達到財務自由的人,其實都與他的做法相近。

而第一桶金的來源與四種方法如下:

  1. 持續投資自己

    提升能力與專業,是最穩健的致富方式。

  2. 創業

    一旦成功,收穫的不只是一桶金,而是一座金山。但創業難度最高,需要人格特質與格局。宗慶後曾說:「做企業要有詩人的想像力、科學家的敏銳、哲學家的頭腦、戰略家的本領。」

  3. 經營副業

    善用下班後的時間發展第二收入來源,加速資金累積。

  4. 節約勤儉

    在尚未有資本之前,「勤」與「儉」是關鍵。致富不是靠秘密捷徑,而是靠最初辛苦所得,投入房地產、股票或小生意等成長型管道,讓錢替你工作。

最後,闕老師的理念,不只適用於剛畢業的年輕人,而是放諸人生每個階段都適用的原則,第一桶金不是夢想,而是每個人都必須達成的階段性目標。

越早達成,它就越早成為你財務自由的起點,並成為翻轉人生的關鍵一步。

▍後記:慢慢走,最快

在還沒讀這本書之前,就已經對闕老師的理財觀念有深刻的認同,所以光看封面就非常期待了解「阿甘投資法」究竟是一套怎樣的理財密技。

讀完之後,突然有些會心一笑,原來阿甘投資法的核心,說穿了就是:專注、簡單、長期。這完全契合闕老師的人設 XD

說到底,投資的最終成績,並不是靠運氣,而是靠紀律。只要穩定投入、長期持有,讓時間去放大你的努力,財富自然會慢慢累積起來。

這也讓我想起張修修在他的「不正常人生 Blog」中,分享關於《致富心態》時,總結出的心得與阿甘投資法不謀而合,定期定額,長期買入 IVV、VTI、QQQ 這三檔 ETF,就足夠了。最重要的是,把寶貴的時間還給自己

💡 成功是一個旅程,而不是目的,你所做的往往比結果更重要。 Success is a journey, not a destination. The doing is oft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outcome.

最後,用一句話總結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:

把核心資產放在會長大的地方(S&P 500 / 0050),再依照景氣燈號或景氣循環,於不同週期中微調倉位;而省下來的時間,則要投資在更重要的生命課題,心靈、健康、家人與友情。

當你持續這樣做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,回過頭來,你會發現被放大的,不只是資產,更是你的人生自由度。

▍補充:小資族的行動方案

  1. 建立緊急預備金:先準備 6 個月~1 年的生活費。
  2. 保險配置:確保家庭風險有保障。
  3. 投資主力:多餘資金投入 0050標普500,享受長期成長性。
    • 0050 的殖利率已高於許多 15 年期公債與定存利率,且安全性來自台灣前 50 大企業的組合。
  4. 收益補充:若需要更高股利,可混搭 0056,兩者組合殖利率約可達 5%,同時兼顧股價成長與退休生活支出。

💡 有錢人與窮人的差別在於想法,想法決定了行動。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lies in mindset; thoughts determine actions.

#閱讀筆記 #B130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>